Redis中ziplist的实现(一)
zip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,但是不同于熟知的利用头指针和尾指针所形成的双向链表,ziplist 而是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实现
区别
普通的双向链表因为在每一个节点上都含有一个头节点和尾节点,所以在遍历的时候可以依次沿着每一个节点进行递归,而且在新增或者删除的时候,直接移动指针即可,并且每一个节点在内存中并不要求是连续的,只需要指针指向对应节点的内存地址即可。
但是 redis 使用的是内存,在内存满了的情况下就会造成 redis 的不可用,需要依据淘汰策略清理内存。
试想下如果 ziplist 像普通的双向链表一样,每一次新增一个 entry 都去申请一块新的内存,实现起来确实比较简单。
但是由于每一次的 value 大小都是不一样的,每一次都去申请一块新的内存,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内存碎片。
现象之一就是,如果后续需要新增一个 value,却发现内存中还有很多内存碎片,但是大小都比当前 value 小,造成了 redis 不得不提前进行淘汰
所以 redis 作者在 Hash、zset、set 这三种结构中加入了一个额外的逻辑,如果数据量小则会使用 ziplist 作为其数据的存储结构
ziplist
ziplist 会在初始化的时候直接分配一整块内存,默认初始化的大小为 ZIPLIST_HEADER_SIZE+ZIPLIST_END_SIZE
,而这两个值的大小分别是 (4 * 2 + 2) + 1 = 11字节
结构
在 ziplist.c 文件的顶部注释中,其结构如下:
<zlbytes> <zltail> <zllen> <entry> <entry> ... <entry> <zlend>
zlbytes
用来计算整个 ziplist 大小,主要用于 resize,大小为 4byteszltail
这个表示 ziplist 从第一个字节到最后一个 entry 的偏移量,主要用于在尾部新增元素使用zllen
表示整个 ziplist 中 entry 的数量,最大值为 2^16-1,zlend
作为一个特殊的尾节点,大小为1个 byte,这个节点存在的意义就是方便进行尾插
其中 zltail 可以理解普通链表的尾节点,
entry
entry 的结构如下:<prevlen> <encoding> <entry-data>
其中 prevlen 表示上一个节点的长度,方便进行链表从尾部向头部进行遍历,在遍历的过程中,只需要移动 prevlen 就可以得到前一个 entry 地址
而 encoding 则代表该 content 的类型以及长度,按照 redis 源码的注释,整理如下:
String
如果存储内容是 String,那么 encoding 的值会随着 string 的长度改变而改变
例如:如果要存储的字符串是长度为 30 的全英文字符串(或者字节长度为30的中文)
那么这个 entry 所的结构就如下图所示
其中 prevlen 代表上一个 entry 的长度,当从尾部进行遍历,可以直接偏移 prevlen 个长度然后直接得出上一个 entry 的内存地址。
由于存储的字符串长度小于 63,则采用「00pppppp」的方式存储字符串长度,而 30 个长度对应的 16 进制正好是 1e,所以这个字节就存储的是 1e,而后续的 data 存储的就是真正的原始内容了
tips:一个字节=2个16进制数,=8个2进制数
int
如果存储的内容是 int 类型,那么 ziplist 的 encoding 则会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存储
其中 encoding 有 5 中类型,分别对应的是 int 的几个大小
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:
因为 ff(11111111) 这种 encoding 表示的是尾节点,但是在 f0(11110000) 至 fe(11111110) 之间还有 4 个 bit 没有被使用,分别是 0001 至 1101,也就是 1 到 13,于是 redis 的作者就想,能不能把这部分的空间利用起来呢?
所以如果 int 的值处于 1-13 之间,那么此时直接和 encoding 存储在一起,避免额外开辟一个字节的空间来存储数据,减少内存的使用
Redis中ziplist的实现(一)